我覺得「有沒有進入社會工作」本身是個很明顯的分水嶺。
過了這段時間之後記憶會開始變得非常稀薄。小時候,對於時間的體感密度極高,小學六年、國中,加上高中再六年對於青少年來說,是極為冗長的時光,記憶的份量也很重,幾乎可以記得何年何月何日,跟哪些人在哪裡做了哪些事。
這就感覺像是經歷了好多印象深刻的事情、 然後花了一輩子的時間,才好不容易長成大人。但一成為大人之後,時間彷彿是用跳的一樣。數年的事情感覺像是在同一年裡一起發生完畢的,全部的記憶都攪和在一起,也感覺很多事情都變得可有可無。我已經無法準確區分十七歲之後的每一件事是在哪一年發生的:我以為前年才和朋友一起去吃的餐廳原來是八年前的事;我以為才認識四年的好友原來離我們第一次碰面已經過去了九年。我指的並不是單純的身體老化、記憶衰退這樣簡單的事情,而是對於時間流動的「體感」變得非常稀薄,或許對某些人而言,前者要更可怕一些,但對我而言,後者帶來的恐懼更讓我有種無孔不入的感覺。
年輕時期的記憶就像珍珠奶茶,那沈在杯底的珍珠每一顆都很紮實:看得到、吃得到,你能明確感受到你正在咀嚼它,你甚至能細數此刻嘴裡咬了幾顆珍珠;但開始工作之後的記憶,像浮在茶面的泡沫,虛無飄渺、可有可無,可能到你整杯珍奶喝完了你都未曾感受過他的存在。
>> Home